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本次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以“開辟新賽道,匯聚新動能——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采用“1+1+6+N”模式,即1場閉門會議,1場開幕式暨主旨會議,6個主題分會場和其他相關對接、展示等活動,旨在深入分析商用車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探討商用車產業未來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其中,在3月27日下午舉辦的“主題分會場二:新能源商用車可持續發展”上,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術海發表精彩致辭。以下內容為現場發言實錄:
尊敬的何毅秘書長,各位嘉賓,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代表北汽福田在本次論壇上與各位共同探討新能源商用車可持續發展這一有關行業未來走向的重要議題。縱觀中國汽車7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中國汽車總量維持2500萬到2700萬輛之間,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商用車步入了新一輪的修復性增長周期,結構變化最大,新能源和海外成為增長點,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汽車給人類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但隨之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商用車是重中之重,碳排放量占汽車行業的56%,因此商用車新能源化已然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答題,關乎經濟的綠色轉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是交通碳中和目標達成的解決之道。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商用車已經進入發展主賽道,2024年全球新能源商用車銷售97萬輛,中國銷售57.6萬輛,滲透率達到了18%。新能源商用車正在超預期快速的發展,但也存在著諸多挑戰。
第一,是技術瓶頸的挑戰。目前商用車多采用磷酸鐵鋰電池,循環壽命長,成本低,在零下20度放電量效率只有82%。燃料電池行業產業鏈仍不完善,成本居高不下,距離產業化運營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第二,技術設施不完善。大部分充電設施適用乘用車和微小型車,輕卡,中重卡商用車嚴重不足,加氫站建設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
第三,商業生態尚不成熟,保險費用比同車型的燃油車高1到2倍,保險問題已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障礙。商用車本質是掙錢工具,客戶需求始終繞不開成本,效率,安全。新能源客戶除了關注價格,能耗,服務等傳統的價值點外,對新能源技術成熟度,初始購置成本,補能便利性也及時關注。因此技術進步、商業模式創新成為實現新能源商用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至于法規政策,科技進步,以及客戶需求變化的深刻洞察,北汽福田已經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將基于新能源商用車生態全力推動可持續發展,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推動多技術路線并行發展,突破場景的局限,滿足全天候全場景的需求,全面推進多種技術路線協同發展,充分發揮不同技術路線的優勢和競爭力,打破場景的局限。純電車型、氫燃料車型,通過多能源結構的發展戰略加速商用車的新能源化進程。
二是持續推動技術創新。針對新能源汽車續航短,通過加強材料,工藝,設計等推動輕量化提高效率,同時加速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技術的融合,優先在礦山,港口等場景試點應用,并逐步擴大推廣。
三是要抓好生態的創新和落地,圍繞客戶痛點和需求,在補能,金融,保險,貨源,二手車等領域打開思路,構建新能源產品產業新生態。
四是加快商業模式的創新,提高產品的經濟性和適應性,圍繞新能源商用車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全場景服務模式及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將新能源車型由單純的運載工具向智能終端,移動艙和分布式儲能延伸,實現以車輛為中心向以運營為中心的轉變。
五是要發揮產業鏈優勢,在我國在三電系統,動力半導體等核心技術,提升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的景氣度。
六是持續加大新能源商用車的基礎建設,新能源商用車規模化推廣對補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議政府從頂層進行布局規劃,基礎設施布局,大功率的充電樁建設,綜合能源站,以及充電費用等方面給予合理的規劃和支持,滿足新能源商用車補能的需求。
北汽福田作為新能源商用車的領先者,緊跟國家的發展戰略,率先在新能源領域布局,深耕20余載,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如國內首個燃料電池客車以及首個卡車公告,全球最大氫燃料電池車隊應用,截至去年新能源商用車福田已經實現累計10萬輛,實現年度降碳千萬噸,構建了車+樁+光+儲+智的閉環體系,全新平臺在今年陸續上市。北汽福田的遠景規劃目標是2030年實現新能源產品比重超過50%。
新能源商用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但北汽福田堅信只有行業內各方攜手共進,持續創新,就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實現新能源商用車的高質量發展。北汽福田將一如既往秉承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行業同仁共同努力,為構建綠色,低碳,可持續的商用車未來不懈奮斗。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